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和雏火鸡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其特征是雏鸡的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2周龄以内病雏死亡最多,2月龄以上雏鸡发病轻、死亡率低,成年鸡呈隐性感染,垂直传播。
流行特点
易感动物
各种禽类对本病均易感,最常发于鸡,尤以2~3周龄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鸡对本病的抵抗力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成年鸡则呈慢性经过或不显症状,而且感染常局限于卵巢、睾丸、输卵(精)管。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病鸡、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本病主要经蛋垂直传播(由病后耐过、慢性或隐性感染带菌鸡所产的带菌蛋或由于带菌粪便污染种蛋,病菌穿过蛋壳侵入蛋内或患病公鸡精液中含有本菌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将本菌传给母鸡,引起胚胎感染,形成循环传染)。同时,本病患鸡排菌污染环境、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构成本病水平传播。通过上述垂直和水平传播,使本病在鸡群中绵延不绝。
临床表现
雏鸡白痢
雏鸡在2~7日龄时开始发病,很快出现死亡高峰。病雏精神委顿,嗜睡怕冷,聚堆,下痢,排出一种白色石灰浆样的稀粪,黏附于肛门周围,造成“糊屁股”,排粪疼痛,发出“吱吱”尖叫声,有的病雏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严重病雏呈急性败血症,不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中鸡白痢
多发生于40~120日龄的鸡,病鸡精神和食欲差、下痢,病程长,可拖延20~30天。
成年鸡白痢
多由雏鸡耐过的转化而来,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病鸡见面部苍白,鸡冠萎缩(鸡冠苍白、变薄、变软、向一边歪,上生一层“头屑”状物),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病鸡时有下痢。比例较大时,产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短。种鸡最为严重的危害是所产种蛋带菌,造成雏鸡白痢。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急性死亡的雏鸡无明显病变。慢性经过者卵黄吸收不良,呈油脂状或干酪样,较为特征性的病变是在心肌、肝、肺、盲肠及肌胃均有坏死灶或结节,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显著增大,盲肠内有干酪样栓子。有时内有血液,常有腹膜炎。稍大的病雏,肺有灰白色结节。成鸡显著病变是肝脏肿大,质地极脆,易破裂,暗红色至深紫色,有的略带土黄色,表面可见散在的黄白色米粒大的坏死灶,质地极脆,易破裂,造成腹腔积血。成年母鸡最常见的病变为卵巢炎,卵泡萎缩、变形,呈褐绿色,钟摆状卵泡。由于卵泡破裂而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及腹腔脏器粘连,常有心包炎。
防治
预防: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种鸡净化,及时淘汰阳性鸡,消灭带菌鸡,建立无本病的种鸡群;种蛋、孵化场严格执行消毒措施;保证饲料营养全价,提高鸡体抵抗力。
治疗:各种抗生素交替使用,以防耐药菌株出现。同时调节肝、肾功能,降低死亡率。
---来源于“鸡病专业网”
扫一扫查看更多留言
扫一扫发布评论留言